广东规范性文件 > 正文阅览
转第
下载
保留字段信息
页面宽度(px):

页面宽度范围为200至2000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决议

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64号)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决议》经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于2020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0年10月30日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决议
(2020年10月28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通过)

  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加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我市职业教育体系相对完善,是全省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和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管理与服务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技术和服务支撑,职业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会议指出,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核心引擎,为适应发展需要,必须针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短板,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战略谋划、优化体系建构、推进产教融合、提高保障水平。
  会议要求,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及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十四五”规划为引领,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现代职业教育高地为目标,以改革为抓手,围绕特大型城市的管理、服务与现代产业体系,在重组、整合、优化、提升、提质、培优、做强和适应城市发展等方面下功夫,构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广州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以更高的站位谋划我市职业教育发展蓝图
  (一)明确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定位。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高地的目标定位,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开展以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的综合改革,聚力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服务城市更新与现代化城市治理,深入实施“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三大工程,为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产业经济和城市服务管理提供应用型技能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支撑。
  (二)加强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在市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我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分析我市职业教育形势,统筹协调全市职业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我市职业教育管理效能,解决职业教育发展当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三)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合作办学提升竞争优势。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发展职业教育做法,引入先进经验、成功模式和优质资源,支持与国(境)外大型企业以及教育机构合作办学与培训。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和资源共享,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国际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
  二、以更优的理念推动我市职业教育体系建构
  (四)统筹发展中职教育。整合现有资源,对专业设置相近的中职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推进中职院校升级并与高职院组团发展,形成以高职院校为龙头、以专业为纽带、以产业为依托,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促进中职教育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五)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启动实施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群)。加强应用型本科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建2-3所应用型本科院校,鼓励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支持有条件的应用型高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
  (六)推动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稳步推进中考改革,推进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中考招生录取批次前移。打通中职升学通道,加快建立以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有机衔接为核心的“中”、“高”、“本”、“硕”衔接培养体系。进一步推动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学科专业、学科体系上的交流融通,推进各类学习成果互认衔接的新机制,搭建有利于职业院校毕业生继续深造或再培训的“立交桥”。
  三、以更快的速度改善我市职业教育载体建设
  (七)加快完成科技教育城建设,发挥其龙头与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科技教育城一期建设工作,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科学制定工程进度安排,力争2022年前完成第一期工程整体建设并交付使用。抓紧启动科技教育城第二期建设工程,认真谋划科技教育城的管理机制体制改革,发挥好集约化办学效益。
  (八)积极改善未迁入科技教育城职业院校办学条件。通过就地改、扩和新建等方式,改善基本达标院校办学及配套条件。对办学条件严重不达标的学校及时进行“关、停、并、转”,进一步扭转“小、散、旧、老”的办学现状,确保我市职业院校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
  (九)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公共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依托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紧密结合我市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校际联盟、校企合作等方式,统筹人才、资金和技术资源,合作建设面向全市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的开放、共享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或基地。完善设备更新体系和科学运行管理机制,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四、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我市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融合
  (十)整合优化专业结构。全面梳理我市职业院校现有专业,按照高、中职专业有所区别、梯次配置的原则,办好办学基础好、人才培养质量高、就业情况好的专业;加强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建设,重点扶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需要的紧缺专业;淘汰招生困难、就业困难、培养质量不高的落后专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设置专业,更好地集聚专业教学力量。
  (十一)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办学规模动态调整机制。针对未来5年、10年广州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超前布局、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调控近、远期办学规模,形成超前、良性、动态的优化机制,实现人才供给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十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健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产业升级、行业标准、企业需求相结合。强化我市国企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作用,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深入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对符合规定的产教融合企业,落实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或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
  五、以更实的举措加强我市职业教育队伍建设
  (十三)推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以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为目标,把好专业教师招聘入口关,健全优秀人才引进、培养、选用机制,推动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的双向流动,进一步健全完善职业教师职称与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有效对接的制度安排,认真落实专业教师培训要求,确保实效。
  (十四)突出多元协同育人机制。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综合训练,注重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结合,提升学生对职业的学习适应能力。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针对性地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着力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职业人才队伍。
  (十五)加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整理挖掘培育职业院校校史文化,树立勤学、敬业、精业的典型,狠抓教风和学风建设,打造体现院校特色的课外文化活动,实现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深入开展“工匠、劳模进校园”等活动,把“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培育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精优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优良品质。
  六、以更强的保障支持我市职业教育长远发展
  (十六)完善法规和政策体系。健全完善我市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以法律政策形式予以明确,落实上位法的原则性规定,填补法律政策的空白,形成相互协调、严谨配套的职业教育政策法规体系,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十七)健全资金投入及激励机制。建立与职业院校办学规模、专业分类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提高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或公用经费标准,严格落实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等激励机制和免学费政策。拓宽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发动社会力量对职业教育进行扶持,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和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新机制。研究出台与培训收入、竞赛收入、奖励收入、面向社会开展培训的劳务收入挂钩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质量考核评估机制,并作为政策支持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十八)加大职业教育的社会宣传力度。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普通中小学建设一批高质量的职业体验中心(基地),为中小学生提供职业启蒙教育和技能实践训练,强化尊重技术、尊重劳动的观念。大力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市政府要认真研究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做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执行情况的报告。


*本数据库提供的电子文本正式引用时请与标准文本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