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规范性文件 > 正文阅览
转第
下载
保留字段信息
页面宽度(px):

页面宽度范围为200至2000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归难侨职工及其子女安置问题的若干规定 失效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归难侨职工及
            其子女安置问题的若干规定
     (粤府(1984)224号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


  做好归侨、难侨安置工作,对争取侨心,加速我省四化建设,都有积极的作用。我省的归侨、难侨安置在华侨农场和农垦农场的约有十三万人,他们以场为家,艰苦创业,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由于侨务工作曾受“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安置归侨、难侨搞“一刀切”和“三个面向”,致使部分归侨、难侨职工在生产和生活上存在的实际问题较多。为解决这一问题,省人民政府特作如下规定:
  一、华侨、农垦农场应积极集资和引进外资、侨资兴办工商企业、努力解决归侨、难侨职工及其子女就业问题。
  二、所有华侨系统的企业和单位,吸收新职工时,主要应安排符合条件的归侨、难侨及其子女;非技术工种更应适当放宽条件。华侨系统的单位和企业在经济特区兴办企业,招工吸收归侨、难侨及其子女工作的,经济特区应准予调入。
  三、归侨、难侨干部、职工的子女,中学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年满十六周岁,自谋职业有困难,要求参加农场生产的,可吸收为农场合同制职工。
  四、归侨、难侨干部、职工的配偶及其子女、属农村人口要求迁移进场的,由农场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公安机关审查批准,发给“准迁证”,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对有劳动能力,符合条件的,农场可根据工作需要,吸收为农场合同制职工。
  五、华侨、农垦农场的归侨、难侨干部、职工,原安排工种不对口的,原则上要按专业对口重新安排。要求调往市镇工作的,如有接受单位,经农场和调入单位办理商调手续后,报经有关市、县人事、劳动部门批准,公安、粮食部门凭市、县以上人事、劳动部门的调动证明,办理户口、粮食迁移手续(含符合规定的随迁、家属)。
  六、归侨、难侨干部、职工及其子女要求离场,只要具备条件(如城镇亲友愿意接受投靠,亲人合资或引进资金开业,自有或海外亲人购买房屋可落户城镇居住的),可按城镇人口办理户口、粮食转移关系。离职回农村落户的,发给离职补助费,标准按连续工龄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的本人标准工资;离职回城市(镇)落户的,则不发给离职补助费。离场自谋职业,由农场出具外出证明。要求户口、粮食关系保留在场内的,可参照“离土不离乡”的办法,留职停薪,向农场交纳劳动保险基金,回农场可再行安排适当工作,具体办法可由各农场制定,报省侨办批准后施行。
  七、归侨、难侨干部、职工及其符合规定的随迁家属从农场迁出,应给予办理商品粮关系的转称(属吃包干粮的单位,可以相应减少统销指标或增加征购任务解决)。
  八、归侨、难侨中,凡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给的营业执照,从其开业之日起,免征工商所得税二年;对从事劳务、服务、修理行业者,同时免征营业税二年。在此规定下发前开业经营的上述个体工商业户,按规定缴纳所得税有困难,需要给予减免税照顾的,经市、县税务局批准,可以酌情给予减免所得税照顾。


*本数据库提供的电子文本正式引用时请与标准文本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