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方性法规 > 正文阅览
转第
下载
保留字段信息
页面宽度(px):

页面宽度范围为200至2000

广东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 失效

广东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
(一九八九年六月二十九日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一九八九年七月十七日公布)

  第一条 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对商品生产、销售和营业性服务的社会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消费者,是指有偿获得生活消费品(以下简称商品)或接受营业性服务(以下简称服务)的个人和单位;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是指生产、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在本省范围内购买商品、接受服务的消费者,本省范围内的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均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本条例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主,物价、商品检验、标准计量、卫生、检疫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各自职责协同贯彻执行。
  司法机关、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有关人民团体负有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责任。
  第五条 消费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选择商品和服务;
  (二)向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了解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安全、卫生等的真实情况;
  (三)在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安全、卫生、计量等方面有权要求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执行国家或地方的有关规定;
  (四)因商品或服务本身的原因而受到损害时,有权向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要求修理、更换、退回所购商品以至经济赔偿;在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拒绝承担责任时,有权向有关部门或消费者委员会投诉,也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五)少数民族消费者有权要求尊重其民族习惯。
  第六条 经县以上(含县)人民政府批准,可组织成立本行政区域消费者委员会。
  消费者委员会是社会团体。
  消费者委员会的组织工作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
  第七条 消费者委员会代表消费者依法对商品生产、销售、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其主要职责是:
  (一)受理消费者投诉,就投诉内容进行调查、调解或转有关部门或单位处理;
  (二)协同行政管理部门对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测定和监督检查,并可以公布结果;配合有关部门查处伪劣商品;
  (三)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或通过新闻媒介公开披露;
  (四)对涉及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大事项,可以向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和有关部门查询,被查询者应予以解决或答复;
  (五)参与产品和服务的评优活动;
  (六)向消费者提供商品知识和谘询服务;
  (七)支持消费者对损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提起诉讼;
  (八)与国内外消费者组织建立联系,互相配合处理有关投诉。
  第八条 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向有关部门检举。
  第九条 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压制。
  第十条 企业主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在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安全、卫生等方面加强管理和监督,严肃查处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对玩忽职守或包庇、纵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应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一条 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必须坚持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下列规定:
  (一)生产、销售的商品,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符合质量、安全、卫生、计量等标准,达不到质量标准但仍有使用价值并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商品,需经企业主管部门批准,标明“处理品”字样,方可降价销售;
  (二)国家已明令淘汰或禁止生产、销售的商品,不准生产和销售;
  (三)过期失效、霉烂变质和危害人身安全或健康的商品,不准销售;
  (四)未按规定标明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及有效期限的商品,以及未按规定附说明书的商品,不准销售;国内产品的标称和说明书不使用汉字的,不准销售;
  (五)未按规定检验或经检验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进口商品,不准销售;
  (六)商品价格、服务收费必须按照国家或地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的标准和办法定价,并按规定明码标价,不准非法提价、违章收费;
  (七)生产、销售商品,不准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假冒商标、短码少秤;
  (八)商品、服务广告内容必须真实,不准弄虚作假、蒙骗消费者;
  (九)不准搭配推销商品,不准强行增加收费的服务项目;
  (十)生产、销售国家规定或双方约定实行包修、包换、包退的商品,必须履行包修、包换、包退的责任;
  (十一)国家和本省关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其他规定。
  第十二条 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尚未构成犯罪的,分别由行政管理部门按各自职权范围和有关规定,给予以下单项或数项合并处罚:
  (一)责令向受害人赔礼道歉;
  (二)责令无偿修理或退换商品,或无偿重新提供服务;
  (三)责令赔偿受害人的实际经济损失;
  (四)处以罚款;
  (五)没收禁止生产、销售的商品和非法收入;
  (六)给予警告;
  (七)暂停生产、营业,限期整顿;
  (八)撤销生产许可证或专营许可证、质量认可证;
  (九)吊销营业执照;
  (十)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执行罚没处罚时应给予统一规定的收据,罚没收入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上缴财政部门。
  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 消费者在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向销售者、服务者或生产者提出合理要求;生产者与消费者有约定的,可向生产者要求按约定执行。销售者、服务者、生产者应在接到消费者来信(包括消费者委员会转交的消费者来信)或来访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答复或解决。对消费者委员会转交的消费者来信的处理结果应同时函告消费者委员会。
  第十四条 消费者因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向销售者、服务者、生产者交涉无效时,可向企业主管部门或所在地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消费者委员会投诉,也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企业主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接到投诉(包括消费者委员会转交的投诉)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作出处理决定后应即书面通知当事人。对消费者委员会转交的投诉案件的处理结果应函告消费者委员会。
  消费者委员会接到投诉后,除转有关部门或单位处理的以外,应在接到投诉之日起十五日内进行调解。
  受理投诉均不得收取费用。
  第十五条 消费者对企业主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拒绝受理投诉或受理后不按期限处理,后果严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六条 消费者对企业主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对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理部门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上一级机关应在接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天内作出答复。对复议决定不服的仍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理的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七条 本条例自一九八九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数据库提供的电子文本正式引用时请与标准文本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