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制定机关: 广东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
- 公布日期:2011.02.25
- 施行日期:2011.02.25
- 时效性: 现行有效
- 效力位阶: 地方规范性文件
2010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 2011年2月25日)
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广东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扎扎实实惠民生,在科学发展轨道上迈出新的可喜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GDP)4547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6.86亿元,增长4.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7%;第二产业增加值22918.07亿元,增长14.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2.9%;第三产业增加值20267.90亿元,增长10.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4%。三次产业结构为5.0:50.4:44.6。在现代产业中,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9466.35亿元,增长16.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1102.80亿元,增长7.8%。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4.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9.1%,金融业增长6.0%,房地产业增长2.1%。民营经济增加值19620.96亿元,增长13.1%。

分区域看,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21.2%,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表1
2010年分区域主要指标
区域 | GDP(亿元) | GDP增长(%) |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 |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
珠三角 | 37388.21 | 12.0 | 9.8 | 48.7 | 3138.56 | 24.4 |
东翼 | 3241.43 | 14.9 | 11.5 | 35.8 | 160.78 | 28.3 |
西翼 | 3534.85 | 14.2 | 16.6 | 39.4 | 144.95 | 26.6 |
山区 | 3279.46 | 14.6 | 9.9 | 34.5 | 208.19 | 29.7 |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9%,居住类价格上涨4.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2%,其中轻工业上涨1.7%,重工业上涨5.7%;生产资料上涨4.1%,生活资料上涨1.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3%,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7.8%,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6.6%,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上涨17.8%,化工原料类上涨9.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0%。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7.9%,其中,谷物上涨7.8%,蔬菜上涨15.6%,水果上涨14.6%,油料上涨14.4%,畜产品下降0.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

表2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 标 | 价格指数(上年=100) | 比上年涨跌幅度(%) |
居民消费价格 | 103.1 | 3.1 |
城市 | 103.1 | 3.1 |
农村 | 103.2 | 3.2 |
食 品 | 105.9 | 5.9 |
其中: 粮食 | 107.5 | 7.5 |
油脂 | 105.2 | 5.2 |
肉禽及其制品 | 102.0 | 2.0 |
鲜蛋 | 107.7 | 7.7 |
水产品 | 106.0 | 6.0 |
鲜菜 | 118.7 | 18.7 |
烟酒及用品 | 102.3 | 2.3 |
衣 着 | 99.6 | -0.4 |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100.0 | 0.0 |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 103.8 | 3.8 |
交通和通信 | 99.6 | -0.4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100.4 | 0.4 |
居 住 | 104.8 | 4.8 |
服务项目 | 101.4 | 1.4 |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86.3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6.00万人。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39.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2%,比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年末共有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34个,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84.70万人,转移就业人数147.10万人。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15.72亿元,增长23.8%;其中税收收入3801.88亿元,增长21.5%。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大而人均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资源环境约束突出,改善民生任务繁重。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31.90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3%;糖蔗种植面积136.42千公顷,增长0.4%;油料种植面积337.42千公顷,增长1.8%;蔬菜种植面积1204.64千公顷,增长5.8%。
全年粮食产量1316.50万吨,增长0.2%;糖蔗产量1134.35万吨,增长1.6%;油料产量88.16万吨,增长4.2%;蔬菜产量2721.29万吨,增长6.0%;水果产量1128.73万吨,增长6.3%;茶叶产量5.26万吨,增长2.2%。

全年肉类总产量441.21万吨,增长3.3%。其中,猪肉产量275.46万吨,增长5.1%;禽肉产量152.99万吨,增长0.3%。全年水产品产量730.57万吨,增长3.9%。其中,海洋捕捞153.95万吨,增长0.8%;海水养殖249.07万吨,增长6.2%;淡水捕捞12.88万吨,增长1.8%;淡水养殖314.67万吨,增长3.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137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63.62亿元,增长16.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2.8%,民营企业增长22.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5%,股份制企业增长18.8%,集体企业增长19.4%,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10.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6.4%,重工业增长17.1%。

九大支柱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7%,其中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及化学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增长16.2%,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增长17.2%,森工造纸、医药、汽车及摩托车三大潜力产业增长18.6%。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8%,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21.0%,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长5.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7.0%,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21.9%,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2.5%。
先进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4%,钢铁冶炼及加工业增长16.0%,石油及化学行业增长9.9%。装备制造业中,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飞机制造及修理业、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9.9%、14.5%、5.8%和8.4%;钢铁冶炼及加工业中,炼铁业下降43.5%,炼钢业和钢材加工业分别增长2.6%和17.3%;石油及化学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16.9%,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20.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5%,橡胶制品业增长22.8%。
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20.2%,其中纺织服装业增长19.9%,食品饮料业增长11.1%,家具制造业增长18.9%,建筑材料增长21.3%,金属制品业增长20.2%,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增长21.6%。
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6.0%,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1.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6.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0.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2%。
表3
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纱 | 万吨 | 45.16 | 27.3 |
布 | 亿米 | 28.27 | 15.2 |
化纤 | 万吨 | 44.54 | 5.8 |
成品糖 | 万吨 | 91.66 | -24.3 |
卷烟 | 万箱 | 260.69 | 3.3 |
人造板 | 万立方米 | 784.11 | 32.1 |
中成药 | 万吨 | 19.01 | 14.7 |
彩色电视机 | 万台 | 4494.77 | 7.5 |
家用电冰箱 | 万台 | 1457.76 | 35.5 |
微波炉 | 万台 | 5341.00 | 20.5 |
房间空调器 | 万台 | 5477.85 | 36.8 |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 亿吨标准煤 | 0.52 | 8.1 |
原油 | 万吨 | 1287.15 | -4.3 |
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3101.28 | 16.4 |
粗钢 | 万吨 | 1239.34 | 10.9 |
钢材 | 万吨 | 2918.89 | 23.3 |
十种有色金属 | 万吨 | 45.30 | 2.5 |
其中:铜 | 万吨 | 7.15 | 37.5 |
水泥 | 万吨 | 11536.67 | 14.5 |
硫酸 | 万吨 | 236.74 | 47.6 |
乙烯 | 万吨 | 203.96 | -7.3 |
化肥(折100%) | 万吨 | 62.15 | 2.5 |
发电设备 | 万千瓦 | 271.92 | 95.8 |
汽车 | 万辆 | 156.29 | 21.6 |
其中:轿车 | 万辆 | 132.67 | 14.5 |
集成电路 | 亿块 | 161.01 | 47.6 |
发光二极管(LED) | 亿只 | 248.23 | 42.2 |
液晶显示屏 | 亿片 | 11.88 | 47.2 |
液晶显示模组 | 万套 | 56437.17 | 16.0 |
程控交换机 | 万线 | 1602.61 | -9.6 |
移动电话机 | 万部 | 48626.59 | 59.1 |
传真机 | 万部 | 176.61 | 10.9 |
微型电子计算机 | 万部 | 3581.11 | 84.7 |
1-11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9.1。资产贡献率13.0%,资本保值增值率116.4%,资产负债率59.8%,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6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5.4%,全员劳动生产率144310元/人年,产品销售率96.9%。实现利润总额3713.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5%。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49.6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6%。
表4
2010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 利润总额(亿元) | 比上年同期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 | 3713.73 | 36.5 |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 774.33 | 27.5 |
集体企业 | 13.09 | 60.6 |
股份制企业 | 1195.68 | 28.6 |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 2143.04 | 37.7 |
民营企业 | 743.59 | 45.8 |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4510个,比上年增长3.6%;实现增加值1543.26亿元,增长11.3%;实现利润总额194.96亿元,增长12.5%;利税总额364.37亿元,增长10.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13.19 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2870.25亿元,增长23.9%;农村投资3242.94亿元,增长9.4%。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5150.08亿元,增长22.4%;民间投资8625.20亿元,增长24.0%;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2337.91亿元,增长6.8%。分地区看,珠三角地区投资11355.80亿元,增长18.2%;东翼投资1475.51亿元,增长29.7%;西翼投资1100.32亿元,增长35.4%;山区投资2181.56亿元,增长21.3%。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81.83亿元,增长40.0%;第二产业投资5234.92亿元,增长17.5%,其中工业投资5204.29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投资10696.44亿元,增长22.0%。
表5
2010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行 业 | 投资额(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16113.19 | 20.7 |
农、林、牧、渔业 | 181.83 | 40.0 |
采矿业 | 79.91 | -29.8 |
其中: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12.50 | -76.9 |
制造业 | 3788.77 | 22.0 |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 | 56.01 | 45.1 |
食品制造业 | 64.52 | 4.6 |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62.70 | -8.9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180.90 | 22.2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453.24 | 35.8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87.41 | -11.8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69.58 | -17.2 |
金属制品业 | 280.59 | 35.7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04.67 | 12.7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21.78 | 28.3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251.58 | 10.0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348.68 | 47.2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526.74 | 36.7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335.60 | 9.5 |
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 | 950.38 | 3.9 |
建筑业 | 30.63 | 83.6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016.96 | 12.3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259.32 | -6.9 |
批发和零售业 | 274.27 | 31.6 |
住宿和餐饮业 | 245.65 | 25.4 |
金融业 | 36.11 | 76.9 |
房地产业 | 4913.77 | 20.2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59.65 | 6.6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99.63 | 46.8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916.33 | 48.3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17.66 | -2.1 |
教育 | 256.70 | 26.6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130.21 | 3.6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32.70 | 10.3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137.49 | 23.0 |
表6
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指 标 | 单 位 | 新增生产能力 |
新增发电机组容量 | 万千瓦 | 710 |
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 | 万千伏安 | 5548 |
新建公路 | 公里 | 1768 |
其中:高速公路 | 公里 | 802 |
港口万吨级码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 | 万吨 | 3333 |
新建电气化铁路投产里程 | 公里 | 243 |
新建珠三角省立绿道建设里程 | 公里 | 2372 |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659.69亿元,比上年增长23.6%。按地区分,珠三角地区3118.66亿元,增长20.7%;东翼118.49亿元,增长33.1%;西翼164.23亿元,增长55.8%;山区258.31亿元,增长40.6 %。按工程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资2538.02亿元,增长21.4%;办公楼投资144.46亿元,增长13.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49.31亿元,增长25.0%;其他投资627.90亿元,增长35.3%。城镇保障性住房投资82.37亿元,增长32.1%。
表7
2010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 单 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亿元 | 3659.69 | 23.6 |
其中:土地购置费 | 亿元 | 633.37 | 35.3 |
其中:住宅 | 亿元 | 2538.02 | 21.4 |
其中:90平方米及以下 | 亿元 | 641.60 | 16.7 |
其中:经济适用房 | 亿元 | 24.66 | 55.9 |
房屋施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29217.60 | 17.7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22176.17 | 16.8 |
房屋新开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9892.98 | 52.7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7804.41 | 53.0 |
房屋竣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5234.59 | 3.4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4248.36 | 3.3 |
商品房销售面积 | 万平方米 | 7322.01 | 3.7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6553.40 | -0.2 |
本年资金来源 | 亿元 | 5743.77 | 13.1 |
其中:国内贷款 | 亿元 | 1237.93 | 22.5 |
个人按揭贷款 | 亿元 | 954.65 | 2.4 |
本年购置土地面积 | 万平方米 | 1755.61 | -22.3 |
完成开发土地面积 | 万平方米 | 1867.57 | 24.7 |
商品房销售额 | 亿元 | 5476.48 | 19.1 |
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 | 万平方米 | 1988.46 | -1.3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1130.57 | -6.2 |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853.20亿元,增长17.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561.46亿元,增长16.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5521.26亿元,增长17.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893.40亿元,增长14.3%。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2.8%,中西药品类增长26.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1.6%,金银珠宝类增长37.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1.8%,家具类增长30.3%,通讯器材类增长20.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0.2%,汽车类增长36.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9.1%。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7846.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出口4531.99亿美元,增长26.3%;进口3314.64亿美元,增长31.5%。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217.3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49.20亿美元。

表8
2010年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 绝对数(亿美元) | 比上年增长(%) |
进出口总额 | 7846.63 | 28.4 |
出口额 | 4531.99 | 26.3 |
其中:一般贸易 | 1492.28 | 35.9 |
加工贸易 | 2755.71 | 23.5 |
其中:机电产品 | 3156.89 | 26.2 |
高新技术产品 | 1753.53 | 25.8 |
其中:国有企业 | 545.07 | 13.0 |
外商投资企业 | 2818.53 | 25.9 |
其它企业 | 1168.39 | 34.7 |
进口额 | 3314.64 | 31.5 |
其中:一般贸易 | 1192.28 | 33.8 |
加工贸易 | 1705.12 | 28.4 |
其中:机电产品 | 2053.45 | 30.3 |
高新技术产品 | 1489.09 | 29.5 |
其中:国有企业 | 470.49 | 17.0 |
外商投资企业 | 2025.54 | 27.7 |
其它企业 | 818.60 | 53.8 |
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 | 1217.35 | 14.0 |
表9
2010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商品名称 | 单位 | 数量 | 比上年增长(%) | 金额 (亿美元) | 比上年增长(%) |
钢 材 | 万吨 | 208.18 | 36.9 | 22.49 | 50.7 |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
|
|
| 100.13 | 17.8 |
服装及衣着附件 |
|
|
| 276.72 | 23.1 |
鞋 类 |
|
|
| 129.52 | 24.2 |
家具及其零件 |
|
|
| 135.26 | 35.8 |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 | 万台 | 98500.27 | 20.2 | 463.93 | 36.4 |
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 | 万台 | 42354.14 | 58.0 | 253.24 | 36.1 |
集装箱 | 万个 | 50.32 | 438.8 | 18.40 | 457.3 |
集成电路 | 百万个 | 10797.00 | 38.7 | 43.74 | 35.2 |
液晶显示板 | 万个 | 153979.90 | 16.8 | 95.07 | 42.8 |
汽车(包括整套散件) | 万辆 | 3.35 | -4.2 | 4.30 | 1.2 |
表10
2010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商品名称 | 数量(万吨) | 比上年增长(%) | 金额(亿美元) | 比上年增长(%) |
谷物及谷物粉 | 137.38 | 71.8 | 4.81 | 58.9 |
大豆 | 389.50 | -8.8 | 18.12 | -5.1 |
食用植物油 | 71.91 | -45.0 | 6.20 | -31.7 |
天然橡胶(包括胶乳) | 10.98 | -8.3 | 2.77 | 46.4 |
合成橡胶(包括胶乳) | 33.01 | 5.5 | 8.04 | 30.8 |
铁矿砂及其精矿 | 930.72 | 2.1 | 12.01 | 61.0 |
氧化铝 | 44.12 | 49.5 | 1.60 | 83.5 |
原油 | 1226.99 | -3.8 | 69.46 | 22.2 |
成品油 | 711.37 | -23.6 | 42.54 | 3.6 |
初级形状的塑料 | 905.75 | 3.7 | 159.46 | 23.8 |
纸浆 | 79.05 | -17.9 | 5.70 | 20.1 |
钢材 | 594.07 | 1.7 | 64.20 | 22.5 |
未锻造的铜及铜材 | 110.00 | 5.1 | 81.51 | 40.1 |
表11
2010年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国家和地区 | 出口额 (亿美元) | 比上年增长(%) | 进口额 (亿美元) | 比上年增长(%) |
香港地区 | 1527.87 | 31.8 | 59.73 | 50.5 |
美国 | 838.52 | 21.8 | 144.83 | 20.6 |
欧洲联盟 | 667.31 | 23.6 | 262.12 | 32.3 |
东盟 | 313.37 | 16.8 | 492.64 | 35.1 |
日本 | 216.40 | 24.2 | 465.56 | 29.1 |
韩国 | 99.34 | 20.3 | 309.69 | 38.3 |
俄罗斯 | 45.59 | 84.2 | 15.15 | -20.7 |
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641个,合同外资金额246.0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8%和40.1%。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02.61亿美元,增长3.7%;其中制造业占56.1%,房地产业占16.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4.5%,批发和零售业占9.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2.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2.8%。
表12
2010年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行业名称 | 合同外资金额(亿美元) | 比上年增长(%) | 实际使用金额(亿美元) | 比上年增长(%) |
总 计 | 246.01 | 40.1 | 202.61 | 3.7 |
农、林、牧、渔业 | 2.78 | -3.4 | 1.43 | -40.1 |
采矿业 | 0.15 |
| 0.20 | -0.7 |
制造业 | 123.64 | 31.0 | 113.62 | 2.4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68 | -82.8 | 6.58 | 47.6 |
建筑业 | 1.68 |
| 1.07 | -30.4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7.16 | -25.9 | 5.63 | 31.6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6.99 | 246.6 | 4.22 | 79.0 |
批发和零售业 | 28.56 | 100.0 | 19.89 | 2.3 |
住宿和餐饮业 | 1.68 | -26.8 | 1.54 | -9.5 |
金融业 | 1.16 | -73.4 | 0.69 | 58.0 |
房地产业 | 42.27 | 109.4 | 32.90 | 11.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6.24 | 62.2 | 9.11 | -3.8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8.39 | 185.2 | 4.26 | -36.2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0.82 | 25.3 | 0.29 | -46.3 |
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 | 0.40 |
| 0.32 | -27.3 |
教育 | … | -36.7 | … | -74.6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0.01 | -96.6 | 0.02 | -60.2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39 | -12.0 | 0.85 | -3.1 |
全年经核准境外投资协议金额22.78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2.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5.84亿美元,下降1.8%;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年末在外人员共3.85万人。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812.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表13
2010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货运量 | 万 吨 | 203089.05 | 13.0 |
铁路 | 万 吨 | 12260.57 | 8.9 |
公路 | 万 吨 | 140809.00 | 12.3 |
水运 | 万 吨 | 42614.00 | 16.4 |
民航 | 万 吨 | 110.86 | 22.7 |
管道 | 万 吨 | 7294.62 | 15.4 |
货物运输周转量 | 亿吨公里 | 5914.76 | 19.7 |
铁路 | 亿吨公里 | 330.33 | 6.7 |
公路 | 亿吨公里 | 1755.01 | 15.6 |
水运 | 亿吨公里 | 3620.85 | 23.2 |
民航 | 亿吨公里 | 32.87 | 74.6 |
管道 | 亿吨公里 | 175.69 | 11.1 |
表14
2010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 单 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客运量 | 万 人 | 491547.68 | 14.7 |
铁路 | 万 人 | 14987.90 | 11.9 |
公路 | 万 人 | 466671.00 | 14.7 |
水运 | 万 人 | 2261.00 | 20.7 |
民航 | 万 人 | 7627.78 | 13.3 |
旅客运输周转量 | 亿人公里 | 3330.75 | 16.7 |
铁路 | 亿人公里 | 455.94 | 11.8 |
公路 | 亿人公里 | 1725.71 | 17.4 |
水运 | 亿人公里 | 8.35 | 18.3 |
民航 | 亿人公里 | 1140.75 | 17.8 |
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3300万吨,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3900万吨,增长15.7%。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500万标准箱,增长22.3%。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8.6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834公里,比上年末增长19.8%。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783.50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8.7%;其中私人汽车628.99万辆,增长21.7%。民用轿车保有量达到420.52万辆,增长22.1%;其中私人轿车380.46万辆,增长23.5%。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083.98亿元,增长22.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77.26亿元,增长25.0%;电信业务总量4706.72亿元,增长22.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169.11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235.93万户,乡村电话用户933.1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708万户,新增769.15万户。国际互联网总用户1523.13万户,增长13.4%;其中宽带用户1399.74万户,增长10.2%。

全年口岸入境旅游人数10485.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其中,外国人652.70万人次,增长7.3%;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9833.10万人次,增长2.2%。在入境旅游人数中,过夜旅游者3140.93万人次,增长14.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23.83亿美元,增长23.5%。国内游客达39547.28万人次,增长12.5%,其中过夜旅游者18189.09万人次,增长15.5%;国内旅游收入2962.57亿元,增长24.3%。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全省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2019.40亿元,比年初增长17.7%;各项贷款余额51799.30亿元,比年初增长16.4%。年末全省农村合作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681.89亿元,比年初增长19.2%;贷款余额5883.66亿元,比年初增长18.7%。金融机构账面净利润1219.05亿元,增长43.9%。年末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比例为1.9%。
表15
2010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 绝对数(亿元) | 比年初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 82019.40 | 17.7 |
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 | 27169.39 | 17.5 |
储蓄存款 | 36965.75 | 15.1 |
各项贷款余额 | 51799.30 | 16.4 |
其中:短期贷款 | 12323.20 | 14.8 |
中长期贷款 | 35837.88 | 22.7 |

年末全省境内证券市场共有上市公司294家,市价总值3.26万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长30.7%和19.7%。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1387.66亿元,增长116.8%。其中,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69家,筹资738.54亿元。证券公司22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50.31亿元,净利润294.75亿元,分别增长10.4%和4.8%。证券营业部618家,证券账户数2796.7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9.6%,股票交易额18.18万亿元,下降9.8%。基金公司20家,共管理271只公募基金。基金规模10474.89亿份,比上年末增长1.3%;基金净值10797.43亿元,比上年末下降5.5%。期货公司25家,全年代理交易量4.57亿手,代理交易额50.00万亿元,分别增长9.6%和104.5%;营业收入16.49亿元,增长54.6%;利润总额4.54亿元,增长5.8%。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593.25亿元,增长29.4%。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056.69亿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429.62亿元,分别增长31.2%和27.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106.94亿元,增长19.7%。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326.35亿元,增长6.4%。其中,寿险业务赔付支出101.62亿元,增长9.5%;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94.77亿元,增长7.1%;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29.96亿元,下降6.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各级各类教育(不含非学历培训)招生689万人,比上年增长6.3%;在校学生2130万人,增长2.3%;毕业生586万人,增长4.3%。其中,特殊教育学校招生0.37万人,在校生2.61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277.23万人。
表16
2010年各级各类教育招生、在校生、毕业生人数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 招生 (万人) | 比上年增长(%) | 在校生 (万人) | 比上年增长(%) | 毕业生 (万人) | 比上年增长(%) |
研究生教育 | 2.58 | 5.5 | 7.25 | 10.0 | 1.79 | 5.8 |
普通本专科 | 44.02 | 0.4 | 142.67 | 6.9 | 33.42 | 8.1 |
成人本专科 | 16.18 | -2.8 | 46.40 | 0.1 | 14.44 | 7.0 |
网络本专科 | 2.66 | 7.9 | 6.69 | 9.8 | 1.84 | 4.1 |
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含技工学校) | 74.13 | 39.9 | 154.78 | 28.5 | 33.17 | 19.5 |
普通高中 | 75.59 | 5.3 | 208.95 | 8.6 | 56.76 | -0.2 |
初中 | 166.37 | -5.3 | 500.10 | -0.7 | 153.47 | 3.6 |
小学 | 135.92 | 6.7 | 848.55 | -4.4 | 174.19 | -5.1 |

年末县及县级以上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416个。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技术开发机构2200个,比上年增加294个。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34万人年,比上年增长19.8%。全省R&D经费支出约800亿元,增长22.5%;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15亿元,增长15.1%。
全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31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30项,应用技术成果398项,软科学成果3项。全年申请专利量152907件,增长21.7%;其中发明专利40866件,增长26.7%。专利授权量119346件,增长42.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3691件,增长20.6%。经PCT(专利合作条约)提交专利申请6678件,增长51.2%。全年经各级科技行政部门登记技术合同1755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42.50亿元。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460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万亿元,增长17.0%。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7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9家;已建立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84家,国家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4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32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76项。认定技术创新专业镇309个,建立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250个。
全省共有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42个,法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6个,法定质量计量综合检测机构19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90个,标准化技术机构13个,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28个。获得资质认证的实验室1658家,获得管理体系认证企业48996家,产品获得3C认证企业9704家。
全省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9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9个。共有地震台站67个,地震遥测台网8个。全省共有海洋观测、监测站点660个。测绘部门共出版地图95种,总印数202.70万幅。出版测绘图书5种,总印数4.30万册。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省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10个,文化馆145个,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133个,博物馆、纪念馆156个。全省有广播电台22座,电视台24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98.0%。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704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929万户,分别比上年末增长8.5%和32.3%。全年出版报纸46.1亿份,各类期刊2.09亿册,图书2.69亿册。全省共有综合档案馆143个,藏书1083万卷。
年末全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654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44个,妇幼保健机构126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4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4个,卫生监督所141个。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27.71万张,增长10.7%。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4.65万人,增长8.0%;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85万人,注册护士16.56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7653人,卫生监督所卫生技术人员3570人。全省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267个,乡镇卫生院1272个,乡镇卫生院床位4.86万张,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6.62万人。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217002例,死亡1065人;发病率225.15/10万,死亡率1.11/10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3.9%,提高3.1个百分点。
全省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17人27次获得19项世界冠军,1人1次破世界纪录。在第十六届亚运会上,共有182人次获79枚奖牌,其中93人次获41枚金牌。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90.25元,比上年增长1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7.7%,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为5.9%。全年农村居民居住住房总建筑面积人均29.23平方米。农村最高20%收入组人均纯收入16827.09元,农村最低20%收入组人均纯收入3133.91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97.8元,比上年增长1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5%,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为12.9%。全年城镇居民现有住房建筑面积人均34.13 平方米。城镇最高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63620.4元,城镇最低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6934.29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9年的3.12:1(以农村为1)下降为2010年的3.03:1。

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215.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8.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043.2万人,增长10.4%。
表17
2010年末全省参加各类保险人数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 参保人数 (万人) | 比上年末增长(%) |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 3215.2 | 18.4 |
其中:参保职工 | 2875.6 | 18.7 |
参保离退休人员 | 339.6 | 15.4 |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 5043.2 | 10.4 |
其中:参保城镇职工 | 3000.0 | 17.4 |
参保城镇居民 | 2043.2 | 1.5 |
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 | 1636.5 | 15.8 |
参加城镇基本失业保险 | 1649.6 | 10.7 |
参加工伤保险 | 2657.8 | 9.1 |
其中:参保农民工 | 1799.3 | 10.2 |
参加生育保险 | 2038.5 | 28.5 |
全省有67个县(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2726.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40.05亿元,累积受益2436万人次。全年城市医疗救助49.17万人次,比上年增加5.1%。农村医疗救助86.35万人次,减少0.5%。民政部门资助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77.6万人次。全年征收社会保险基金1531.8亿元,增长22.4%;年末五种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553.4亿元,增长22.4%。年末全省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224.65万人,其中城镇40.9万人,农村183.75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0.8万人,下降19.1%。
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2.97万张,收养人员8.8万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7万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2046个。全省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113.53亿元,筹集福利资金35.02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12.27亿元。
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37193起,比上年下降1.3%;死亡6976人,受伤36881人,分别下降3.8%和5.2%;直接经济损失41094.70万元,上升21.8%。其中,道路交通事故30480起,下降6.1%;造成死亡6223人,受伤36540人,直接财产损失8051.3万元,分别下降4.9%、5.3%和5.9%。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5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3.37人。
十二、资源与环境
全省全年水资源总量2018亿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899毫米,比上年增加20.3%。年末全省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45亿立方米,增长32.4%。全年总用水量465亿立方米,增加0.4%。
表18
2010年全省各类用水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 单位 | 绝对量 | 比上年增长(%) |
水资源总量 | 亿立方米 | 2018 | 25.1 |
总用水量 | 亿立方米 | 465 | 0.4 |
生活(含生态)用水 | 亿立方米 | 99 | 4.9 |
工业用水 | 亿立方米 | 136 | -0.04 |
农业用水 | 亿立方米 | 230 | -1.2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 立方米 | 102.26 | -12.6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 立方米 | 63.63 | -16.7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14416.0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8.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753吨标煤/万元,下降6.9%。全社会用电量4060.13亿度,增长12.5%。其中工业用电量2746.56亿度,增长14.8%。
全省省级水质监控断面中,I-II类水质的断面比例41.1%,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29.9%,Ⅳ类水质的断面比例13.7%,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6.0%,超过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9.4%。近岸海域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比例23.1%,比上年上升11.6个百分点;达到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比例50.0%;达到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比例15.4%;达到劣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比例11.5%。严重污染海域面积4153平方公里,减少6.6%。
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找到的矿产种类共148种(含亚矿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共计101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2种,非金属矿产58种,水气矿产4种。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7处,其中金属矿产地1处,非金属矿产地6处。
全年平均灰霾天气日数51天,比上年增加3天;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641小时,比正常年份平均减少139小时。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空气质量均达到二级标准。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305座,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739.1万吨,增长28.4%;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0%,提高3.0个百分点。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5平方米。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85.83万吨,下降6.0%;二氧化硫(SO2)排放量105.06万吨,下降1.9%。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586千公顷。洪涝和干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8.5亿元。洪水和沿海风暴潮死亡人口177人。发生赤潮14次,累计面积587平方公里。发生各类地质灾害600起,造成死亡人数44人,直接经济损失2.27亿元。
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更新造林、有林地造林面积89389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29878公顷。其中林业重点工程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10380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9637公顷。全省义务植树完成9686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57.0%。全省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面积22.7万公顷;国家地质公园8个,地质遗迹保护区8个,面积4.12万公顷。
注:
1.本公报中2010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统计图中2005-2009年数据为年报数。
2.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现行制度调查时期为1-11月。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 珠三角地区指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东翼指汕头、汕尾、潮州和揭阳四个市。西翼指湛江、茂名和阳江三个市。山区指韶关、河源、梅州、清远和云浮五个市。
5.先进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钢铁冶炼及加工业、石油及化学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包括核燃料加工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制造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 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6.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要等国家批复,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要等国土资源部确认,统计公报暂不公布常住人口、耕地面积及相关指标数据。
7.“...”表示数据不足本表最小单位数;“空格”表示该项统计指标数据不详或无该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