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2013修订)
- 制定机关: 茂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 公布日期:2013.07.23
- 施行日期:2013.07.23
- 时效性: 现行有效
- 效力位阶: 地方规范性文件
茂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2013年7月23日修订)
为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规范本局政府信息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工作,防止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发生泄密行为,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和市政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局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的保密审查。本制度所称保密审查,是指本局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对本机关拟公开的政府信息,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对其内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后是否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保密审查,并就是否公开作出审查结论或提出处理意见的行为。 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应当遵循“先审查、后公开,谁审查、谁负责,谁公开、谁负责”的原则,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方便政府信息公开。 对拟公开政府信息的保密审查,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国家保密局会同中央机关确定的国家秘密及其秘密具体范围的规定为依据。 本局政府信息保密审查工作一般按各科室(直属事业单位)提出意见、办公室审查、分管领导审核程序进行,重要政府信息由主要领导审核,对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的,需报省文化厅或者市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局直属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依照国家规定和本制度的要求,结合本部门业务工作流程和特点,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并明确1名机关行政负责人分管保密审查工作,指定机构负责保密审查的日常工作。各单位开展保密审查时应履行审查审批手续。 本局不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一)依照国家保密范围和定密规定,明确标识为“秘密”、“机密”、“绝密”的信息。
(二)虽未标识,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
(三)与行政执法有关的,公开后可能会影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或者会威胁个人生命安全的信息。
(四)正在调查、讨论、处理过程中的信息,但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由本局和其它行政机关共同形成的政府信息拟公开时,由主办的行政机关负责保密审查,并在书面征得其他机关单位的同意后方可予以公开。 对政府信息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属于业务方面的,报送至省文化厅确定;其他方面的事项逐级报送至有权确定该事项密级的保密工作部门确定。申请机关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请确定的政府信息文本。
(二)说明不能确定原因的申请公文。
(三)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认为确定工作需要参考的其他材料。 已确定为国家秘密但已超过保密期限并拟公开的政府信息,本局在保密审查确认能够公开后,按保密规定办理解密手续,再予以公开。 局机关各科室(直属事业单位)在政府信息产生、审签时表明是否属于保密事项;在进行保密审查时,负责保密审查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应当提出“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免予公开”、“需报审”等审查意见。 行政机关负责保密审查的机构接到信息审查申请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确认的意见。 拟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含有不应公开内容的政府信息,认为能够作区分处理的,应作区分处理,删除不应公开的内容后可以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内容的区分处理,应由同级保密工作部门审核确认。 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对本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因保密问题未公开相关信息存在质疑的,可以向本局提出申请,要求该机关说明不予公开有关信息的依据和理由。 对已列入不予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经复查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公开:
(一)应予公开,而认定为不宜公开的。
(二)因情势变化,不予公开的情形已不存在的。 自觉依法接受上级保密工作部门对本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保密审查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反国家规定的及时改正。 行政机关违反有关规定,公开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造成泄密事件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情节严重的,对行政机关直接负责保密审查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所需的专项经费应纳入局财政的年度预算,予以保障。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茂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三日
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三日